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头条上看到汇源果汁进入司法重整程序一案,《在路上》那一期期的节目立马重现眼帘,《在路上》抑扬顿挫的曲调顿时风闻耳畔。朱老师是否有此变,倒是需要核实;不过,当年在讲台上的牛老师,柳老师和张老师等等,皆有变化?如若有,问题是,一成了某某老师,十数年内,为何就有这般变化呢?十数年的时间,自然会引发变化;除去这一类影响,成为老师这一个因素,有多大的作用呢?
 
下列议论,当不得真,仅仅充作线索:
 
其一,在儒教的文化之下,吏可自为师?这一点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商可自为师?且不说夫子们的看法若何,员工会怎么看?客户会怎么看?供应商会怎么看?产生的是向心力?还是离心力?特别是,员工若是看破,儒教的“其上做戏,其下狐疑”呢?
 
其二,商可自为师,并同台竞技,除了原本就是老师的马老师等外,他们能超过严介和严老师?其实,这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员工、客户或者供应商等等眼里,某某老师的几斤几两,是否可以看得更清楚了?产生的是向心力?还是离心力?尤其是,当年以汇源果汁的战略为题拷问才俊,今日是不是自己考倒自己了?
 
其三,若论让某某老师的企业上讲台,有的是机会,准哈佛商学院教授写成案例,推向课堂。成败皆可说,结论本不保证。就是在接受现场采访期间,半是采访,半是接受教授免费咨询。若是这般捋起袖子上讲台,咨询的机会,就免了。可能,商业咨询的机会,也就不会再光顾了?成为华为的几率,谈都不用谈了?离开了当年国内那几位同道的咨询,华为焉有今日?
话题:



0

推荐

金勇军

金勇军

94篇文章 20分钟前更新

金华市人。汉族。硕士。民盟盟员。1986年毕业于金华一中。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民商法专业。1996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任教。现任战略系商法副教授。 目前授课:中国制度环境与商法(MBA)、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推理(CTMR,本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