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亲子拒绝弃父:严词
刚刚看完,微博账户“@膛吉诃德”发布的,有关遗弃的一段视频微博,大致叙事如下:
二十年前,其生父,将他的儿子“他”遗弃在垃圾桶边,理由是害怕养不活儿子;居委会的王大妈,发现了,并将其交给现在的养父;如今生父有钱有房有车了,要求重新认儿子“他”,即,跟生父回家;结果儿子“他”拒绝得很干脆:“从你们遗弃那个时候起,我们之间就没有关系了,我的养父就是我的亲生父亲。你的钱,跟我没有关系,我不会要你一分钱。”甚至其生父要见养父,他都一口拒绝了。
有几点需要澄清:第一,其生父将其遗弃,事出有因,要不然不会放在垃圾桶边,是希望有养活能力的人养活他;第二,重新认儿子,那明确的意思是,离开养父家,回生父家。
在前述基础上,不妨议论如下:
第一,父子关系,此乃事实;如若“认”理解为“认识”,那不认也得认,认也得认;不会因为遗弃,就断了父子关系。其生父要认,也不需要儿子“他”的同意。不过,这样的“认”,也就是在庙门前,看看庙里面的弥勒佛啦。
第二,养父母子女关系,纯粹是法律上的一种拟制关系,作用是替换生父母子女关系;拟制既然存在,其生父让儿子回家,形同“拐卖儿童的”的“拐卖”。只是,其生父并不“认”即意识到,这一点;就算以金钱补偿,若未得养父同意,也于事无补。
第三,儿子拒绝其生父。拟制的养父母子女关系,替换了生父母子女关系;既然如此,其生父有何理由让其回家呢?甚至从逻辑上说,当初决定遗弃,如今岂能反悔?且反悔得了吗?因这牵涉儿子“他”和其养父与养母,这三人都是反悔者之外人也。
第四,肤发之亲,此乃事实,实生恩,也发情;养育之恩,才是基于人的选择,依据社会制度,进行的社会实践,这才会生出“恩”,长出“情”。这样的恩情,岂是其生父一个“认”可以泯灭?
第五,最后还是说说“认”字,若是其生父见到其儿子,绝不提“认”字,就是想见其养父,向其感谢。在这样的情形下,也许还有一条生路。在养父不在的时候,就要儿子回家,这是出于父子之情?如若他知道父子之情,他应该知道,这就是“拐卖儿童的”的“拐卖”;越是晓之以情,人性之恶,越是暴露无遗。
要是我没有猜错,这是儿子“他”,对其父最不屑的地方。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